一个理发师60年的时尚“剪影”

一个理发师60年的时尚“剪影”

  
港蜀美容美发开业(翻拍)


李福园为客人理发的老照片(翻拍)


李福元拿着照片细说当年


当年流行的发型

  解放前,成都全城只有两家理发店有电吹风,11岁就到理发铺里帮忙的李福元记得,那时的小店都是用火夹子烫波浪,全靠手上功夫,分外惊险。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都的18家理发店公私合营了,电烫卷发一次要好几元钱,算是高消费,片区组长李福元也算是当时的“金领”。1983年,春熙路上有了四川美发厅,来做头发再拍结婚照简直就是时尚,上世纪90年代初,总经理李福元又从香港引进技术,做美容从此变成了成都的“洋盘”事。如今,成都人的发型,早已不再整齐划一,美容美发,也已从少数人的奢侈变做了满大街的靓丽……

  72岁的李福元发型整齐,身体硬朗,他见证了成都的理发师们,从跟师学徒变成了职业培养,成都的理发店,从街边小铺到如今客似云来。

  在他的讲述中,那些远去的时尚,如同旧上海的时代剧,在褪色与鲜亮中不断切换。

  “火夹子”烫发爱美就像冒险

  解放前,成都最高级的理发店是大光明理发店和云裳理发店,全成都市仅有这两家店拥有电吹风,可以提供烫发业务。而其他单干的剃头匠则是用的土办法,用“火吹风”或者是火夹子来烫发。

  “火吹风”的外观和电吹风没什么区别,但它不用电力驱动。火吹风在筒子部分装满了烧红的炭,巧妙地把应该由电能操作的部分转化成导热操作。火夹子的烫发过程则分外惊险,先把火夹子放进炉子烧红,待温度升到70摄氏度左右,再取出火夹子直接接触头发,卷出波浪造型。使用火夹子烫发全靠理发师的手上功夫,因此也发生过客人头发被烫毁或烧着的事。

  李福元说,当年的女士烫发多是烫波浪,男士则烫出俗称“荡篷”的样式,这

  样的造型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经济实惠,收费在一元至两元之间。而一般的理发铺则是理发一次八分钱。

  李福元的哥哥当时在浆洗街旁边开了个理发店。所谓的店,就是在人气兴旺的茶铺里租用一个角落,挂上三面一米见方的镜子,摆三把椅子,加上一套简易的理发工具。那时的顾客对发型没有太多要求,男的多是剃平头、光头或二八分的拿波头,收费八分至一角二分钱。女宾多是齐耳根或齐肩的直发,额前是整齐的刘海,只要一角至一角五分钱。#page#

  国营理发店烫发算是高消费

  历史的指针指向了1954年,17岁的李福元这一年高中毕业,从小就学习理发技术的他开办了丽蓉理发店。因文化程度高,他被推举为经理,同时兼任理发师。从1956年到1957年,成都市连续举办了两届理发高级技术培训班,请来上海、江苏的师傅讲授理发基本功和设计发型、烫发技术。李福元参加了第一届培训班学习,提高了业务水平。

  1956年,各行各业公私合营开始。成都批准了18家理发店进行公私合营,并将它们进一步改造成国营单位,丽蓉理发店就是其中之一,店里的理发师全部成了国家工作人员。为方便对相关人员进行管理,成都市当时成立了服务公司,下设理发总店、照相总店、洗染总店等。李福元成了南门片区组长,管理着片区内的200余人。

  两年后,理发行业实行工资改革,理发师从计件工资转而按级别领固定工资。其中,理发师的一级工资是每月40元5角,最高的六级工资是每月72元。经评审认定,李福元当时领取的是四级工资,月收入58.8元,是全市领此级别工资的4人之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始,烫发药水及电烫夹

  开始在成都出现,理一次头花销在1元到4元之间。当时有条件上国营理发店的人多是高收入人群,普通人一般没有经济能力来消费。“当时一般工人工资就21.5元/月,一个人的月生活费也就5元,在现在看来,我那时可算是‘金领’呢!”李福元笑着说。

  四川美发厅唤醒时代爱美之心

  从1967年到1983年,李福元一直担任大光明理发店的经理。1983年,在春熙路上历时两年修建的四川美发厅落成,这栋六层建筑在此后十余年间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无数宾客,唤醒了人们的爱美之心。而李福元,正是美发厅落成的幕后关键人物。

  当时,李福元在成都地区最大的理发店大光明担任经理,正处于事业高峰期。上级领导却派给他攻下另一座高山的任务,前往即将开业的四川美发厅任总经理。李福元经过考虑,表示倘若给他公司

  的人事权,他就接任。最终,他一人掌舵四川美发厅,宣称所有人员站在同一起跑线,择优培养选拔人才。搬运工提升为后勤部主任,临时洗发小工变成美容师,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理发业迎来了振兴。周末前往四川美发厅理发的人,起码要排到东大街上。在最鼎盛的时期,大楼共分为普通理发厅、中档理发厅、豪华厅、贵宾厅,从政要到平民,客人汇聚一堂。从早上八点开门,要一直营业到晚上12点。每天晚上,春熙路满街的铺面都关完了,就只有四川美发厅整栋楼灯火通明。

  为此,李福元又想到了电话预约服务的点子,并推出结婚照、全家福的配对理发,为客人节约了时间。当时一对新人专门抱着喜糖找到李福元,连声说对配对理出的发型“非常满意,会满意一辈子。”更有新人说,看到结婚照,就会想起四川美发厅。

  引香港资金过节美容好洋盘

  络绎不绝前来的客人,让四川美发厅经营得红红火火。李福元大胆创新,在1989年从香港引进资金以及美容设备和技术。文眉、文眼线,包月洗面、洁肤,这些新事物吸引了大量追求时髦的年轻人。在那个时代,逢年过节到理发店做个美容是件很“洋气”的事。

  在管理上,李福元也是全国的理发行业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率先推出理发保修卡,对外表示只要到店理发后不满意,即可免费再次造型。“理发保修卡”让四川美发厅再次扬名的同时,也引来了很多麻烦。李福元回忆说,“只要有耐心、智慧,坏事就能变成好事。”当年,人民日报海外版还专门对此事做过报道。李福元也多次被授予成都市、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参加过人民大会堂会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90年,名声在外的四川美发厅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美容美发比赛,3个参赛理发师共获得4个奖项。伴随着巨大的荣誉,如潮的客流量,店里的理发师工资也翻了几番,一年下来出了好几个“万元户”。

  时尚变产业美发只是寻常事

  1998年,李福元退休。离开了心爱的理发事业,他投身公共事业,多次参与社区调研、前往企业开报告会,十余年过得一如既往地充实。谈及投入一生精力的事业,李福元颇为感慨——理发师在解放初期只是一份勉强可以糊口的职业,从业人员也只有四五百人,到如今,这个行业已经是收入颇丰的香饽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各类理发美容店面也如同雨后春笋,在成都市的大街小巷遍地“绽放”。美容美发也不再是节日里难得的享受和奢侈,指定专门的理发造型师也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美容美发学校的诞生,在成都有几十家美容发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专业人才。不少个体私营美发美容企业逐步完成了一种企业品牌“集群”行为,形成了由企业、店铺、业者、客户组成的产业链。

  站在当下回望历史,过去的理发匠成为了今天有文化、懂技术、有修养的美发师;过去简陋的理发挑子变成今天具备各种各样先进设备的美发美容中心;过去简单的泡沫水、发蜡变成了今天琳琅满目、有着科技含量的生化美发用品,美容美发,也已经从“火夹子”下的爱美冒险,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不断向前发展的产业。

  从解放初的“荡篷”头、拿波头,到上世纪80年代的“山口百惠”头、“周润发”头,再到九十年代的“丝丝”头、“爆炸”头,随着流行文化的多元化,这些发型逐渐从特立独行变得平常。流行变幻莫测,转眼昨天的时尚就成了今天的老土,一个个发型留下的老照片,也已变成了一个个年代的流行标签。

  成都理发行业60年 1949年至1958年

  ,理发师的工具是手推子、“火吹风”和火夹子;成都的正式理发师在500人左右。1955年后平均薪酬在25元到30元之间。

  1958年至1980年,

  理发工具一直都是老式电吹风,电推子;成都的理发人员在1500人左右。这段时间平均薪酬在50元左右。

  1980年至1998年,

  理发工具为大功率的新式吹风机,剪刀也由解放初的几元钱一把升级为上千元一把;从业人员在7000-8000人左右,平均薪酬在800元左右。

  1999年,出现了首个

  美容大学。从2000年至今,美容美发行业已从单一的店面服务发展成为以美容、美发、美体、美甲、纹制、形象设计及专业职业教育、相关专业仪器、研发、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据2005年的统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